今早7:30乘车去橡皮山继续寻找马鹿,导师说这个地点马鹿出现概率比昨天那个地点的要小,所以我既期待,但更怕期待落空。尤其,出发的时间有点晚,马鹿出现的概率又要向下调。
进山,映入我眼帘的只有矮小的灌木丛和覆盖在大山表层的草皮,还有高处的乱石堆。那里的鸟况并不怎么好,走了一个小时也没有遇到太多的鸟类,只有在天空中盘旋的高山兀鹫,并且也没有几只。此地海拔比较高,我们一众人就决定坐等。
运气就这么来了,昨天没有看到的马鹿就在对面高山上的灌木丛中出现,而且还是两只。马鹿的臀部有着身上唯一的白色,脸部和马脸很像,耳朵一直支棱着,身躯非常庞大,它是除了驼鹿以外最大的一种鹿类。马鹿属于素食动物,住在高山深处,没有固定的家,走到哪吃到哪住到哪。这也就是为什么它们非常难得遇上。山连绵起伏,根本不知道它会出现在哪个位置。今天上午能拍到两只同框纯属是运气好,只可惜的两只都是母的。它们一直在悠闲吃草,我们可以随心拍摄。从11点开始,过了40分钟,那两只马鹿一直在山上较高的地方来回走动,一直到天空飘下雨滴,我们才意犹未尽的离去,那两只马鹿还没有离去的迹象。
下午的目的地和上午非常相似,生境几乎一模一样,也多是茅草和灌木丛覆盖的山坡,我们的目标同样是哺乳动物,但是和上午不一样,我们下午想看的是白唇鹿。看鹿的路上我们先爬上了一个山坡,在4千米海拔的地方爬上一个与地面夹角约75度的100米高的山坡并非易事,短短的几步路就耗费了快一个小时。即使我经常运动,走两步也同样会喘不过气。克服了困难,爬上了山,然而没有白唇鹿,但我收获了一览众山小的景色。
晚上10:30,我们出发去戈壁看跳鼠。跳鼠有两种,分别为三趾和五趾。三趾的耳朵较短,跑起来和走路差不多,两脚一前一后,面部有点像小猪仔;而五趾更像是袋鼠,两脚并排向前跳跃式前进,耳朵也比较长。跳鼠被称为是老鼠,兔子和袋鼠三者的结合体,一般在晚上的沙漠中出现。拍摄它们其实有一个小窍门,别看它们跳得很快,如果用手电筒的强光照射它,它会立即跳开。这么不断地折磨几次,它们就会因为体力不支而停在原地,这么做有点不人道,希望我们的拍摄不会对它产生过大的影响。事后想起来我非常内疚,这样的行为违背了我的自然观察观,我以后不会再这样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趾
五趾
其实拍摄马鹿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初见时,它们一下就跳走了,我们以为是我们不小心的某样行为惊吓到了它们,后面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牧民赶羊把他们吓走了。马鹿并未走远,可能是因为发现我们这些扛着奇怪东西的两足兽和那些赶羊的两足兽不太一样,没有什么过激的行动,才开始在那儿悠闲的吃草。
其实马鹿的生活环境和前面说的普氏原羚非常类似,它们都是大型动物,也都同样吃草,消耗牧民的养殖资源。所以它们的待遇也差不多,同样是被铁丝网封住,拥有极为有限的空间。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同样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一进一退,不可能同时满足人与动物的需求。这其实就是一个根本的大方向,无法更改。人所能做的就是在保证生存和发展不受阻碍的前提下尽量给予动物多一点生存的空间。但是这点生存的空间也并不是想挤就能挤出来的。例如说今天的橡皮山,就一定会有许多的藏民在其中圈养他们的牛羊,这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没有任何人能够剥夺。相对的,马鹿的生存空间就一定会因此而减少。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开个玩笑,如果有人能够斥巨资将整个橡皮山买下来,勒令所有藏民拆除他们的护栏,马鹿才能有自由奔跑腾空的空间。但是这笔钱由谁来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