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前往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观鸟。这里位于香港和深圳的交界处,不对外开放。保护区没有辜负我的期待,给我带来了一次极为珍贵的体验。
观鸟有两个收获,黑脸琵鹭与一次大型鸟潮。比观鸟更重要的是我还了解了保护区为了增强鸟类生存空间而做的一些尝试与措施,例如基围,一种有利于鸟类的措施。
先说观鸟,黑脸琵鹭是一种鹮科,琵鹭属鸟类,生活在红树林中的浅滩中。平时在浅水域中活动,捕食时也可以向深水区进发,捕一些较大的鱼类,与大白鹭,小白鹭有类似的生活习惯。黑脸琵鹭属全球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通常在深圳香港及海南岛北部过冬,每年十月左右到达,二月左右沿着海岸线迁徙北上至辽宁,朝鲜半岛。黑脸琵鹭浑身白色,但有一张黑脸,嘴部扁平似琵琶,故名琵鹭。这扁平的长嘴方便它在滩涂中找寻食物,也适合捕鱼。在二月底的深圳还能看到黑脸琵鹭属实是运气很好,照理此时它们应该已经向北迁徙。
这次露面的黑脸琵鹭出现在河口即将入海的位置。当时它正与一群小白鹭一起在浅水里觅食。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是初春,动物即将进入繁殖期,黑脸琵鹭已经出现了淡淡的繁殖羽—脖子上白毛变成黄色。这是非常典型的通过改变自己身上羽毛的颜色,使自己更鲜艳夺目,吸引异性,以获得择偶的优先权。这只黑脸琵鹭,因未完全处于繁殖阶段,羽毛的变色还不彻底,但黄色已经清晰可见。看到它时,我非常激动。观鸟的前两个小时几乎毫无收获,只是各处走走看看而已。虽然我一直坚信在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一定会有鸟类出现,毕竟这是一个不对公众开放的保护区,但两个小时没有收获又有些令人懊恼。偶遇黑脸琵鹭令我欣喜,也标志着运气转好。
就在看到黑脸琵鹭后不久,我又目睹了一个珍贵的场面:鸟潮。顾名思义,鸟潮就是鸟如同潮水一般涌出,常常发生于它们受惊时。这次鸟潮源自一场意外。沿海岸浅滩中满是反嘴鹬及黑尾,斑尾塍鹬,它们正在安静的休息。我本蹲在草丛中,希望再等到一只黑脸琵鹭。这时,天空中飞来了一只黑尾鸢,它在天空中不断盘旋,寻找食物。我举起相机试图拍一张照,却不小心踩到了地上的枯叶,发出嘎吱的响声。鸭群,作为极为敏感的水生动物群体,立刻注意到了我,并且瞬间起飞,嘎嘎地叫着,似乎是在大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入侵者“。本来反嘴鹬族群及塍鹬族群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仍然在悠闲地休息,捕食,可因为那群鸭子,它们全部被惊起,跟着鸭群一起飞走了。霎时间,上千只鸟瞬间飞起,在地面上都能够听到翅膀的扑棱声。四种不同的鸟类结成了四个不同的队伍,互相纠缠着一同飞向天空。场面非常震撼!
在大家的印象中,鸭子并不是一种很怕人的生物,但它们其实对外界的感知非常敏感。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前面提到这是一个人迹罕至的生态系统,人为影响较小,使动物极为警觉。
为了鸟类更好的生存环境,人类也做出了努力,比如红树林中的基围。基围指的是在红树林后缘人工建造的浅塘,其中有鱼,虾供鸟类捕食。基围对于鹭类与鸻鹬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这两类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在传统的养殖方法中,渔民会在冬季几乎排干基围中的水,排水过程中,一些小鱼小虾滞留在浅水区,吸引了鸟类。久而久之,鸟类也习惯了在基围,这种特定的区域进行捕食。
在前两段提到的两个大收获,尤其是后面的鸟浪,与基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鸻鹬类在冬天结束后会北上,而吸引它们留在保护区的就是基围。2006年前,基围一直是私人的,2006年后收归了政府。随着时间的流逝基围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生物多样性的不足;底部泥沙淤积和芦苇的大量繁殖影响鸟类的生存;还有最关键的问题:基围附近树木过高过密。由于这种种的原因,基围必须被改造。
如今,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基围状况得以改善,鸟类才能够自由地在保护区中捕食,栖息。
但人类的另一活动却妨碍了水鸟的生活。当深圳湾沿岸人工填海后,一些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树被当成先锋树种,种植在填海而成的陆地上。红树林保护区就位于这片区域内。这些树种生长迅速,树身高大,给水鸟出了很大的难题。这些水鸟要在地面上觅食,需要飞来飞去。高大的树木变成了鸟类的屏障,使其无法自由觅食。
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对鸟类可能产生的影响之大。所以,我们更加应该注意我们的举措,给予鸟类更多的生存和活动空间,以期人鸟和谐相处。